写字楼出租,办公楼出租,办公室租赁,联合办公 | 速读网

万豪先生退休!比尔·马里奥特告别66年传奇酒店生涯

发布时间:2022-05-23 09:22:17 来源: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开发

摘要:保持谦逊,不要倨傲;你和我们的管理层,都要记住:把成功归功于团队,而不是归功于你自己。

从掌管第一家万豪酒店开始入行、从事酒店行业66年之后,就在5月6日,“小万豪先生” 比尔·马里奥特(J.W. Marriott Jr.)退休了,正式卸任万豪国际集团执行董事长和董事会主席职务。在今年三月份,他刚刚庆祝了90岁生日;同月,万豪集团的第8000家酒店在马里兰州开业。

这或许是一个酒店行业人士都想知道的答案: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从事酒店行业,他有可能达到什么样的职场天花板?比尔·马里奥特创造的纪录是这样的:

  • 超过8000家酒店;

  • 接近146万间客房;

  • 30个品牌;

  • 酒店分布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021年公司的收入为228亿美元;

  • 公司市值583亿美元(2022年3月30日股价计算)

在此,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比尔·马里奥特跨越世纪的酒店业传奇经历。

多少年以后,比尔·马里奥特将会想起,他请求他父亲同意他掌管第一家万豪酒店的那个下午。当时他的父亲反应颇为冷淡:“我觉得你对管理酒店一无所知。” 比尔回答道:“这个房间里的其他人也不懂酒店吧?”

是的,当时整个公司没有人懂酒店,老马里奥特也不懂,虽然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餐饮大亨,在全国开设了77家Hot Shoppes连锁餐厅。就这样,25岁的比尔·马里奥特为自己争取到了他在酒店业的第一份工作:第一家万豪酒店的负责人。

图片

⭕ 第一家万豪酒店鸟瞰图

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在酒店行业,相比当年的巨头希尔顿和喜来登酒店公司,万豪并不是一个先行者。公司的第一家酒店,开业于1957年,而且,这是一家汽车旅馆。

图片

⭕ 老马里奥特夫妇在看第一家酒店的建筑模型,1955

这家名为双桥万豪汽车旅馆(Marriott Motor Hotel Twin Bridge)的酒店具有汽车旅馆的很多特征:一座5层楼高、不太起眼的建筑,配有一个加油站,拥有巨大的露天停车场,还有一个“驶入式登记前台”:客人不必下车,通过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一样的窗口,在汽车上完成登记;然后由一位行李员骑着自行车引领到靠近客房的停车位。比尔·马里奥特还当过模特,扮演一位客人,坐在汽车上美美享受着便利惬意的服务。

酒店还配置了一个室外游泳池,以吸引家庭休闲客人。为了宣传,万豪汽车旅馆还请了一些美女模特,穿得很凉快,在泳池边留下风情万种的打卡照。到了冬天,游泳池酒店闲置了,比尔想出了一个主意:把它变成一个露天溜冰场!这个主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客人们很乐意在泳池边的餐厅一边就餐,一边欣赏溜冰场里人们险象环生的摔跤比赛。

图片

⭕ 双桥万豪汽车旅馆的夏日休闲场景

图片

⭕ 到了冬天,室外游泳池变成了露天溜冰场,1958

这一家酒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比尔有机会说服他父亲,再投资第二家酒店基桥万豪汽车旅馆(Marriott Motor Hotel Key Bridge)。两家酒店都以“桥”命名,是因为老马里奥特有一个选址哲学:酒店必须位于交通要冲,道路可能会改道,但是大桥很少会被拆除。

第二家酒店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为万豪投资和运营更多酒店铺平了道路。不过,比尔后来心有余悸地说:“现在想想,我们当年对酒店业务的了解多浅薄无知啊,如果放到今天,我们的竞争对手会把我们撕个稀巴烂的!”

图片

⭕ 基桥万豪汽车旅馆开业剪彩仪式,1959

图片

⭕ 骑着自行车带领宾客停车的行李员,1959

图片

⭕ 60多年来,基桥万豪汽车旅馆几经改扩建,如今仍在运作

继双桥和基桥两家酒店之后,比尔带领公司于1960-1961年在达拉斯、纽瓦克机场、费城投资和开设了3家酒店。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酒店都具有同样的特点:位于城市郊区,客房数量都超过400间,配备非常齐全的会议设施,户外都有超大游泳池,设有好几个餐厅,其中当然包括公司旗下餐厅品牌Hot Shoppes。这些酒店今天看起来会有些奇怪:它们是汽车旅馆、会议酒店、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的庞大混合体。

图片

图片

⭕ 费城万豪汽车旅馆

很有意思的是:第一家万豪酒店开业于1957年,在此之前五年,1952年,凯蒙·威尔逊开了第一家假日(Holiday Inn),四年之后,1961年,伊莎多瓦·夏普在加拿大开了第一家四季酒店。这三家公司的第一家酒店都档次不高,都定位成汽车旅馆,但是发展方向却在三位创始人的带领下大相径庭:四季成为了奢华酒店的标志,假日酒店成为了有限服务的中高档品牌代表,万豪酒店发展成了全球超高档全服务品牌的领先者。

随着更多万豪酒店的开业,“Marriott”已经被更多人所熟悉,1964年公司名称变更为Marriott-Hot Shoppes, Inc。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比尔主管的酒店业务的蓬勃发展,这也昭示了公司今后的方向:逐步由一家餐饮公司向酒店公司转型。

这一年1月21日,比尔被董事会正式任命为执行副总裁。在比尔被委以重任的前一天晚上,老马里奥特感概万千,夜不能寐,他在凌晨4点给比尔写了一封信,给予儿子肯定和祝贺,同时留给他一份指导清单。这封信对于比尔来说意义非凡。那份指导清单现在还被一些万豪总经理们装裱了挂在墙上作为其行为指南。同年11月,在第10届股东大会上,比尔正式被任命为公司总裁,老马里奥特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图片

⭕ 左:1964年万豪内部报刊官宣比尔将担任公司总裁;右:1964年老马里奥特写给比尔的信

图片

⭕ 随信附上的指导清单

1965年,比尔担任总裁后的第一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亚特兰大酒店开业,这是万豪旗下第一家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酒店,按照比尔自己的说法,是:“The huge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put Marriott on the map as a hotel company。”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我们要走出郊区,进军大城市核心区域了;以前我们是做汽车旅馆的,现在我们要做一家真正的Hotel了”。

这家酒店取得了很不错的业绩,不过,比尔本来有机会在亚特兰大创造又一个里程碑:在筹建万豪酒店的同时,设计师约翰波特曼邀请比尔接手他操刀设计、即将开业的一家大型酒店,但是,因为万豪团队认为其建筑空间过于夸张浪费,婉拒了这一项目。结果,这幢建筑最终孕育出了第一家凯悦酒店(Hyatt Regency),以此为品牌旗舰,凯悦酒店公司在美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为了万豪强劲的对手之一。可能是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多年以后比尔和波特曼合作,携手打造了多座标志性大型酒店,并以“万豪侯爵”(Marriott Marquis)命名这些酒店。

图片

⭕ 由约翰波特曼设计的亚特兰大万豪侯爵酒店

随着万豪实力的不断壮大,万豪开始在大城市开设更多的高档酒店。1968年8月26日,Marriott-Hot Shoppes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代码“MHS”。

图片

⭕ 老马里奥特夫妇和比尔在挂牌仪式上

同年,比尔主导收购了公司的第一家度假酒店:Camelback Inn in Scottsdale, Arizona。老马里奥特一开始反对收购这家酒店,但是后来爱上了这家度假村,将其作为家庭其最为钟爱的休养和度假地之一,比尔90岁生日派对就是在这家酒店举行的。虽然它的酒店名里面有一个Inn,不过这可是一家豪华度假酒店,现在它是JW品牌的代表性酒店之一。

图片

⭕ JW Marriott Scottsdale Camelback Inn Resort & Spa

第二年4月,比尔主持收购并塑新的Essex Hotel在纽约重新营业,更名为Marriott Essex House,提升了公司在酒店业的地位。这家酒店几易其主,于2012年重回万豪旗下,成为JW万豪酒店品牌又一家标志性酒店。

图片

⭕ JW Marriott Essex House New York

也是在1969年,万豪迈出了酒店业务国际化的第一步:位于墨西哥Acapulco的万豪酒店开业。比尔亲自上阵,为酒店代言做广告宣传。虽然他并不享受出现在聚光灯下,但是如果是为了宣传他的酒店,他还是很乐意在酒店广告中展示他的个人形象。

图片

⭕ 由比尔代言的广告

酒店国际化的第二年,万豪开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家特许经营酒店。这家酒店有一个奇特的品牌名称:Marriott Inn。这主要是和由万豪公司直接管理的Marriott Motor Hotel相区别。

后来比尔在他的书里面谈到了这一段历史:“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奇怪的决定,特许经营的卖点之一,就是保持所有成员酒店质量在同一个系统里保持完全的一致性。而我们的这一做法恰恰是和我们最珍视的质量一致性背道而驰。”这一奇怪的做法有其特殊的背景:在70年代,万豪正面临着几大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希尔顿推出了Hilton Inn, 喜来登公司推出了Sheraton Inn,而凯蒙威尔逊的假日酒店正在全美大行其道(1972年累计开了近1000家酒店)。除了Holiday Inn,后来这三个酒店巨头的Inn都没有作为一个子品牌保留下来,万豪的特许经营尝试也很快就画上了句号。不过,比尔从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失败而一无所得的人,几年之后他将带着新的重磅武器重回特许战场。

图片

⭕ 达拉斯Marriott Hotel和Marriott Inn的联合招聘广告

1973年,公司迎来了另外一个历史性时刻:签署了第一份酒店管理合同。经历了能源危机和水门事件的美国,70年代初期正处于萧条时期后的重要经济危机时刻,万豪公司的股价一再走低。公司自己投资和经营酒店的业务模式正遭受重大挑战,从这时候开始,比尔开始考虑“轻资产模式”:除了尝试涉足“Marriott Inn”特许经营业务,万豪还决定通过管理合同的方式进行扩张。

到了1977年,公司的“轻资产战略”进一步得到实施,比尔和管理团队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万豪投资购买土地,建造酒店,在建造过程中找好买家,酒店开业后出售给买家,然后再和买家签署一份长期管理合同,由万豪对酒店进行经营管理。基于万豪旗下酒店稳定的业绩表现和投资回报,这个方法非常行之有效。比尔非常兴奋地在年报里宣布:“不久之后,我们50%的酒店将都是管理合同项目!”

当然,这时候比尔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做法在成功背后也埋藏着巨大隐患,并将在多年之后重创万豪。万豪的发展与比尔跌宕起伏的人生息息相关,而冒险精神和战略远见始终是向前的法宝!


在比尔·马里奥特的带领下,80年代的万豪高歌猛进,奠定了其在美国酒店业的领先地位。

虽然步人后尘的Marriott Inn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不过这段经历让比尔开始考虑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许经营和多品牌策略。1980年开始,万豪组建了一个“特遣队”,着手研究一个新的酒店产品:投资成本更低,服务和设施更专注于关键领域,管理更简单,更适合特许经营,但并不牺牲质量和舒适度。经过三年左右的悉心研究和精心筹备,第一家万怡酒店于1983年在亚特兰大开业,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酒店的英文名Courtyard By Marriott预示了一个新品牌物种即将盛行:由一个更为高大上的品牌给一个新品牌做背书,但又足以让客人识别出这是一个不同的品牌。最终,万怡品牌的推出给酒店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高档精选服务市场,填补了全服务酒店品牌(当时以万豪、喜来登、凯悦等为代表)和中高档有限服务市场(当时以Holiday Inn为代表)之间的空白。万怡是万豪旗下取得重大成功的品牌之一,迄今在全球开业酒店超过了1200家。万怡取得成功后,各种“A By B”品牌纷纷兴起。

图片

⭕ 比尔站在第一家万怡酒店前,1983

为了向父亲老马里奥特致敬,1984年比尔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开设了一家旗舰型万豪酒店,并以父亲的姓名命名:JW Marriott。这家酒店离他父母1927年开设的第一家Hot Shoppes餐厅仅两街之隔。这是全球第一家以JW万豪命名的酒店,当时JW万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品牌,仅仅表示这是万豪酒店的旗舰型酒店。

老马里奥特先生在这家以他命名的酒店开业的第二年去世,截至今天,挂着他名字的JW万豪酒店已经开遍了全球各个主要城市,开业酒店超过100家,其中包括他最为钟爱的度假酒店JW Marriott Camelback Inn, Scottsdale, Arizona。每一家JW酒店的设计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酒店大堂里都悬挂着老马里奥特和比尔的合影。

图片

⭕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第一家JW万豪酒店,1984

1986年,万豪推出了又一个新品牌:Fairfield By Marriott,翻译成中文就是万豪旗下的万枫酒店。它的名字直接来源于万豪家族在50年代收购的万枫农场及庄园。如同Camelback Inn Scottsdale, 万枫庄园也是马里奥特家族最喜欢的度假胜地。老马里奥特还在此地招待过很多美国政要,包括多位美国总统。马里奥特父子也经常在万枫庄园招待公司员工。如同万怡一样,万枫成为了万豪又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全球有1200多家酒店在运营中。


图片

⭕ 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万枫庄园

图片

⭕ 第一家万枫酒店Fairfield Inn在亚特兰大开业,1987

1989年,万豪集团第500家酒店开业:波兰万豪酒店。万豪是第一家进入东欧国家开设酒店的美国酒店公司。这也是万豪集团酒店扩张最为迅猛的一年,仅1989年万豪就有88家酒店开业。此前一年,万豪被Business Travel News评为美国首屈一指的酒店公司。公司旗下酒店被评为AAA五星和四星的酒店数量也超过了任何其他酒店集团。

图片

⭕ 波兰万豪酒店的开业剪彩仪式,1989

快速扩张的背后很难避免一些重大隐患。万豪多年来屡试不爽的“自建酒店、出售资产、保留品牌和管理权”的成功扩张模式,使万豪背负了大量债务:1989年公司有33亿美元长期负债。进入90年代,经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1991年波斯湾战争的爆发给了压垮美国经济的最后一击,美国地产全面崩盘。

这是万豪自1927年成立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对比尔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公司时刻处于破产边缘。万豪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一次裁员:1000多位设计和建造部门的员工被迫离职,公司管理层冻结当年的薪水以节约开支。这对于一致强调“员工第一”的比尔而言,是一个无比痛苦的决定。

除此之外,他还面临良心上的双重谴责:他父亲一直憎恶负债,为此屡次发生激烈争执。比尔后来在他的书中回忆道:他似乎已经听到父亲在天堂里向他发出质问:“我不是早就警告过你了吗?!”在巨大精神压力下,比尔身体也几乎垮掉了:他多次心脏病发作,并最终被送往医院抢救,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这不仅仅是比尔行走在生死边缘的一次可怕经历,也是万豪公司历史上一段经历生死磨难的至暗时刻。不过,正如我们经常说的:“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加强大。”经历了90年代早期的严峻时期,万豪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图片

⭕ 1995年报插图 浴火重生后的万豪为宾客带来了更为精彩的多品牌体验

今天已经没有人怀疑,比尔·马里奥特是一位伟大的酒店人,不过,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自身如何聪明绝顶,洞悉一切。如果你仔细阅读他的传记《成功永无止境》(Success Is Never Final),你会发现:在万豪的危急关头,总有一些他聘请的天才人物挺身而出,想出绝妙的方案,帮助公司脱离困境,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这一次扮演关键角色的,是当时万豪的CFO:Steve Bollenbach。在助万豪脱困之前,他刚刚拯救了未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帮助他的公司进行了财务重组。在研究万豪困境几个月之后,Steve提出了一个当时看来非常激进的计划:把万豪公司分拆成两家公司,一家持有酒店的房产和重资产,作为一家业主+地产公司,也承担公司大部分债务;另外一家轻资产的酒店品牌公司和管理公司,完全不受债务的拖累,轻装上阵,接管大量在经济危机期间被银行接收的酒店资产。

图片

⭕ 1992年报中记载了万豪公司将被分拆为Marriott International和Host Marriott

这个分拆计划由于过于大胆和激进,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甚至让作为上市公司的万豪招致了诉讼。最终公司分拆于1993年10月完成,诞生了两家在各自领域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轻资产的酒店管理公司万豪国际集团(Marriott International),以及重资产的Marriott Host公司(后来更名为Host酒店公司,现在是全球领先的高端酒店REIT)。

这次分拆对于酒店行业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改变了全球酒店行业的格局。如果你希望可以更加深刻全面了解这次分拆的重大意义,不妨读读比尔的著作《毫无保留》(Without Reservations)。全世界的很多酒店巨头在后来都用了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公司重组和战略规划。Steve Bollenbach担任了Marriott Host公司的CEO,并在几年后成为了希尔顿酒店公司的CEO – 在执掌希尔顿期间,他于1997年曾发起收购ITT喜来登酒店公司,但最终喜来登被喜达屋 (Starwood Lodging)收入囊中;在近20年后,万豪集团将成功收购喜达屋。

万豪集团的这一次重组,让比尔得以认识一位年轻的律师,这位律师帮助万豪处理诉讼事宜,比尔对其印象深刻。比尔邀请这位律师加入万豪国际集团,将近20年之后,这位律师成为了万豪第三任CEO,他就是苏安励(Arne Sorenson)。

图片

⭕ 比尔与苏安励的合影,2012

完成分拆之后的万豪国际集团的第一个大动作,就震动了酒店行业:于1995年收购了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49%的股份,并于第二年又收购了剩余的绝大部分股份,从而把“狮子和皇冠”品牌纳入麾下。这确立了万豪集团在奢华酒店领域的领先地位,使万豪旗下品牌阵线涵盖了从奢华到中高端的全部细分市场。对于本次联姻,行业人士并不看好,最普遍的看法是:酒店业的土豪迎娶了贵族千金。不过,比尔显示出了极其开阔的胸襟:他同意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独立运营;甚至在营销上都和万豪其他品牌保持距离,以保持丽思卡尔顿的独立品牌形象。这一做法持续了好多年,一直延续到喜达屋并购后才开始改变。现在丽思卡尔顿已经成为全球规模和声望都领先的奢华酒店品牌之一,开业酒店超过100家。

图片

⭕ 上海波特曼丽思卡尔顿酒店,于1998年开业

图片

⭕2021年11月盛大开业的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于摩天大楼之巅重绘城市天际线

1997年万豪又进行了一次大手笔收购:斥资10亿美元从新世界手里收购了万丽酒店集团。本次收购不仅为万豪增加了三个品牌(万丽、新世界、华美达国际),也让万豪海外市场占有率翻倍增长,尤其是万豪借此大大增强了其在亚太区的地位。万豪后来出售了华美达国际品牌,但在万丽品牌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迄今万丽在全球已经开业了170多家酒店,成为万豪旗下30多个品牌中非常独特的存在。

图片

⭕ 香港万丽海景酒店

苏安励是本次收购的万豪主要谈判代表,当时他的职务是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他后来成为了公司的CFO,兼任欧洲地区的总裁,后来又晋升为COO和总裁,主持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务,比尔则保留了CEO和董事长职务。2012年比尔宣布卸任CEO,把他这一担任了40年的职务交给了苏安励。

这是万豪80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公司领导权交给一位不带马里奥特姓氏的职业经理人。比尔最终证明了他决策的正确性:在苏安励担任公司CEO的近10年时间里,万豪国际集团的规模从3700家酒店发展到了7000多家酒店;品牌从17个增加到了30个;万豪成为全球酒店业在规模、市值、收入、全球布局等方面都具有领先地位的酒店公司。

图片

⭕ 筹备中的武汉远洋里AC酒店由隈研吾操刀设计 酒店入口“别有洞天”,或将成为下一个打卡热门

苏安励是万豪多品牌战略和品牌创新的强有力推动者,在他担任总裁和CEO的任期内,万豪在欧洲收购了AC酒店品牌并和宜家合作推出了MOXY,这两个品牌都已经成为万豪旗下极具成长性的年轻时尚品牌;万豪还推出了傲途格精选,迄今在全球开业了200多家酒店;和传奇酒店人尹·施拉格合作,携手打造艾迪逊品牌。

图片

⭕ 深圳北站Moxy酒店

图片

⭕ 中国大陆第一家Moxy,上海虹桥商务区Moxy酒店

在2007年万豪推出艾迪逊品牌的时候,看着比尔和尹·施拉格的合影,媒体都被逗乐了,开玩笑说“一对古怪的床伴”:那时候比尔73岁,尹·施拉格60多岁,两个人加起来近140岁,但是他们意气风发,要打造引领潮流的新一代时尚豪华酒店。不过,当你步入一家家艾迪逊酒店,你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时尚奢华酒店的新物种,时尚和优雅在艾迪逊结合得非常妥帖,温暖和耍酷又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散发出一股独特的魅力。

图片

⭕ 上海艾迪逊酒店 这座青铜色旋转楼梯沿袭了艾迪逊的经典风格

图片

⭕ 东京虎之门艾迪逊酒店拥有绝佳的视野推窗即见东京铁塔

苏安励于2021年2月不幸因病去世,万豪将新总部的一个户外广场命名为苏安励广场以纪念这位伟大的CEO。他在万豪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他提议和推动公司收购了喜达屋,并领导公司完成了困难重重的整合。在完成喜达屋收购的庆祝活动上,他向比尔举杯致敬,比尔说:“其实我什么也没做。” 苏安励回答:“你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说了Yes。”

图片

⭕ 苏安励和比尔在纽约时代广场庆祝收购喜达屋,2016

图片

⭕ 连接万豪新总部大楼和第8000家酒店的户外广场被命名为Sorenson Plaza,以纪念因病去世的苏安励先生

或许,这就是比尔:当公司收购丽思卡尔顿,他放手让丽思卡尔顿公司保持独立运营,尽管他才是大老板;他承认他羡慕喜达屋旗下的时尚品牌W取得的巨大成功,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万豪需要借助尹·施拉格的才华和天赋,才可以创立一个新时尚品牌和W抗衡;他把喜达屋成功收购归功于苏安励及万豪团队,告诉他们:你们才是英雄,我什么也没做。


图片

⭕ 承载着Astor家族历史印记的纽约瑞吉酒店

图片

⭕ 2021年9月开业的长沙W 为宾客呈现绚耀奇幻的“星沙宇宙”之旅

3年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Dale Van Atta给比尔写了一本传记,书名是《成功永无止境》。这个书名确实很好地概括了比尔66年的职业生涯。就在退休当天,比尔发布了一则视频,关于他和继任他担任董事长的儿子David Marriott的谈话。David问比尔:关于我接任您担任公司董事长,您有什么建议要给我吗?比尔这样告诉儿子:

保持谦逊,不要倨傲;你和我们的管理层,都要记住:把成功归功于团队,而不是归功于你自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